
葫芦细的传说
孙世东
葫芦细位于磐石市明城镇南部,原名狐狸戏。很早很早以前,八仙之首铁拐李收有两个徒弟,变化狐狸身型在此熔炼仙丹,医病救人。白天嬉戏,夜间喷吐火球,忙于炼丹。丹丸如同绿豆大小,七七四十九天方能炼丹一粒,所熔炼丹丸装入师傅的葫芦中。一天,铁拐李的师傅——老子,约他的元神出窍,赴华山、南海云游。临行前,他嘱咐大徒弟,看守好他的肉体,七日后如果元神不回,可把师傅的肉体烧掉,于是携二徒弟驾云而去。到了第六天,大徒弟家中来人,请他回去,说家母病入膏肓,想见他一面。大徒弟心急,想回家看望母亲,可是师傅尚且未回,只剩一天便可知师傅是否回来。然而,母亲已病危,回家探母,不顾师傅是不敬;留守等候师傅,不回家探母实属不孝。这可难坏了大徒弟,刹那间他大汗淋淋,牵挂师傅,想念母亲泪如雨下。回家不行,留守也不行,正在二者难择之时,突然眼睛朦胧,身体巨痛,一声脆响,一体分作两身,左右二人皆是自己,大徒弟喜出望外,言道,天助我也。于是一身跪在师傅身旁,等待明天师傅元神归来;另一身则在地上划一个十字,怀揣仙丹,驾着祥云,回家看望母亲。大徒弟分身之后回到家中,见母亲只有出气,没有进气。老人听有人喊儿子回来了,便睁开双眼,看着儿子,儿子立刻把仙丹用自己的舌尖舔入母亲口中,母亲马上苏醒过来,奇迹般地坐了起来,搂住儿子,全家人喜出望外。大徒弟见母亲病已痊愈,便驾云头回到高山,见师傅的元神与肉体合在一起,慌忙跪倒,拜见师傅,只听师傅说道:“徒儿,你孝敬双全,已修成正果,你有师妹,现在何仙姑处,你可携她,再回故里,普度众生去吧。”
大徒弟听罢师傅教诲,将师傅赠的葫芦留在此山,驾着云头,起在空中。眼看着师傅的葫芦变成一座山峰,成亚葫芦型。从此,“狐狸戏”便改称“葫芦细”。
铁拐李的大徒弟,驾着祥云已行多时,眼下有一座庙宇在山坳之中,紫气缭绕,猜到是何仙姑的家庙到了,则徐徐降下云头。
何仙姑的徒儿霞女正在院内打扫尘土,只觉耳边有微风掠过,断定:是师傅给自己已许配的夫君来到,心里美滋滋的,却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走进禅堂,轻轻地跪在师傅的右侧,胡乱地念起经来。
何仙姑正在闭目打坐,虔诚地念经拜佛,听声音便知是徒儿霞女跪在自己身旁,说道:“霞女,你的夫君已来到庙门之外,快快前去打开庙门,请他进来见我。霞女听到师傅的吩咐,哪敢怠慢,虽面带羞涩,却心花怒放,急步向前将两扇庙门大敞四开,彬彬有礼地站在门旁。
铁拐李大徒弟见一位如花似玉的道姑前来迎接,心里觉得此女定是师傅说的师妹。二人虽然未曾对话,却不言而喻,心照不宣。铁拐李的大徒弟在霞女的引领下来到禅堂之内,跪在何仙姑的左侧。
何仙姑听到响动,闭目便问道:“你可是铁拐李之大徒弟?”
“正是小徒。”
“临来之前你师傅可有话说?”何仙姑问道。
“师傅说,我有一师妹,在您身边学道,让小徒前来找仙姑师傅给予定夺。”大徒弟答道。
“徒儿,我让霞女还俗许你为妻,不需操办婚礼,只是回乡后,在自家灶前给父母叩拜仨头。你们的家乡是不毛之地,处在深山老林之中,各家贫寒,对外无路可走,十分困难,你俩回去后要物我两忘,普度众生!”何仙姑睁开双眼说道。
“我们该如何行事?请师傅明示。”霞女问道。
“霞女,你在家乡教导孩子识文习字。你婿带领乡亲从家门前向山外修路,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我再给你们带去五谷、草药之种和果树苗,在草甸平川处垦荒开地,播种五谷;山下栽培山果,进山里栽种人参、贝母、天麻。另外,我化缘千年有些积蓄,埋在葫芦细山中,可与乡亲们共同挖掘。”何仙姑随即站起来,看着二徒,谆谆教导。
二徒跪拜在何仙姑左右,并连连点头称“是”。
何仙姑见已至此,于是言道:“你们立刻回家乡去吧!”
二人心中欢喜,便各在脚下划了双十字,想驾云重回故里。虽然频频顿足,口念咒语,可是却原地不动。
何仙姑看罢说道:“你夫妻现已是凡人,不能腾云驾雾,我有一梅花鹿送给二徒当坐骑,到家后把鹿放进山中。”
霞女与丈夫乘梅花鹿回到家乡,遵照师傅何仙姑的真言,逐一办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过了多少年月,宽、平、直的大道,从山里直通山外。山里人把五谷、山果、草药运到山外出卖,山外人也到山里购买。大道上车水马龙、络绎不绝。
何仙姑埋在葫芦细山中的化缘之积蓄,已化作五彩缤纷的云母石。
“贤妻,云母已采挖出土,此物可作何用?”铁拐李大徒弟边查看云母边问霞女。
铁拐李大徒弟见无人作答,便站起身来,发现自己身边虽然人山人海,全是山外来之商客,却不见妻子,立刻离开了人群,找妻子去了。

甲砬子景区夜景
文章转载自磐石市政协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磨盘山往事》(第290-2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