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北屯包产到户笔记
张富
1980年,我担任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时,县委书记金纯良对党委工作重新分工,每个常委要包片指导乡镇党委和政府工作。我被确定负责南片乡镇工作,南片有牛心、细林、黑石和松山。县委给负责包片的常委配一台吉普车下乡,在县委统一领导下,我经常下乡跑南片乡镇,一是传达县委的指示,二是按农时季节指导备耕、春耕、夏锄和秋收工作。
1980年秋季,我到细林公社,党委书记李英福向我汇报工作,谈到茶尖大队小南北生产队各项工作相当落后,人懒地不打粮,社员年年吃国家返销粮,像这样生产队怎么办?听完党委汇报后,我就生产队存在的问题组织党委成员座谈,研究解决办法,有的党委成员说:“像小南北这样的生产队,年年靠政府救济,社员年年吃国家返销粮,年年落后,年年换班子选队长,谁也不想当队长”。有的党委成员说,能不能从政策上研究点办法,例如实行包产到户,调动一下社员积极性,群众就会关心生产,就会增加责任心。经过座谈讨论,大家对包产到户很感兴趣,一致倾向这个办法,最后党委决定由书记李英福带队去茶尖大队小南北生产队,听生产队干部和社员群众意见。经过党委书记李英福等走访生产队和社员,征求意见,大家赞成包产到户办法。李英福听到基层干部和群众同意实行包产到户办法,他增加了信心。党委书记李英福责任心强,工作很细,于是组织大家把生产队生产工具清点登记造册,把生产队车、马、牛作价,土地好坏合理搭配。召开社员大会,讨论联产承包包产到户方案。社员热情很高。李英福亲自和生产队干部打地分田,同时,把生产工具和车、马、牛分到各户。
冬去春来,小南北生产队社员生产劲头变样了,大家忙着往自己分的地里送粪,社员说庄稼是一枝花,全靠粪当家,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春耕开始种地前,社员自己找人种地,可说是人和心马和套,掀起了生产播种高潮,再也不用公社去人帮助播种了。小南北生产队包产到户后,夏锄插秧也不用外来人支援帮助,当年,这个生产队粮食生产都超过生产队集体时的产量。社员按讨论意见决定粮食分配,先是交足国家公粮,剩下的粮食全部归自己。从此,社员口粮不再是皮粮360斤,开始吃饱肚子了,再不用国家返销粮救济。包产到户,甩掉生产队落后帽子,一年翻身。这就是党的政策对头,群众生产有劲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