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春市南关区树勋小学院内,有一座中共长春支部纪念馆,这是为纪念吉林省暨长春市第一个党支部而修建的。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这里是吉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所在地,简称“省立二师”,这是长春学生运动的大本营。长春的第一个党支部书记韩守本,就曾在这里读书学习。
1925年6月,历经“五卅”运动的锻炼和洗礼,青年学生韩守本得到中共北满党组织的认可,在长春第一位共产党员张锦春的帮助下,二师通讯站成立了,以宣传党的主张和马列主义、组织和领导学生开展反帝反封建反军阀斗争为主要任务。
1926年,马列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在更大范围得到宣传,一批进步青年和学生相继入党、工人力量已经进一步得到显现,社会各阶层和广大市民反帝救国之心日渐增强。在这种情况下,长春需要一个核心来领导革命斗争,建立长春党组织的条件成熟了。9月,根据中共北满地委的指示,张锦春和韩守本等人建立了长春第一个党的支部,10月,长春支部改为长春特别支部(简称长春特支), 直属中共中央领导。从此,在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二师学生组织起读书会、创办秋声书社、出版《秋声》周刊、初中班学生于克等人办起了《灿星》小报;省立二中学生张文海等人也建起学生会,秘密传阅三民主义、马列主义和党的书刊;继吉长铁路工会后,宽城子车站工会也建立起来,规模越来越大、人数越来越多的罢工活动此起彼伏。当时的《大东日报》《盛京时报》都多次报道了这些运动和活动的消息,甚至是一些市民、产业工人的自发行为也都被说成是共产党组织的。
长春第一个党支部,被称赞为“最有力量的支部”。长春支部的建立对长春早期革命斗争具有深刻的意义。在这一坚强核心的领导下,人民大众反帝反军阀运动从自发走向自为斗争;由过去少数人以交换传递文件为主的方式,转变为有组织有领导的群体革命活动;由所属创建区域发展为东北主要的革命活动地区之一。在这段时期,长春特支重点开展了以反帝爱国为主的学生运动,以经济斗争为主的产业工人运动,以建立统一战线为主的国共合作活动,以反日锄霸开仓济贫为主的农民革命武装斗争。
文章摘自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出版的《吉林省百佳红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