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内容 打印】 字体大小:  
【磐石传说】黑鱼泡的传说
发布日期:2023/12/30 发布人:管理员

黑鱼泡的传说佚名

 

当你坐上烟桦线的火车从烟筒山出发到前锋车站时,抬头往西观望,可以远远地看见一座小山,小山虽无绿荫覆盖,但在夕阳余晖的映照下,会自然发出金灿灿的光,好像金铸的驼峰,人称驼峰山。在驼峰山下有一个很大的泡子,远远望去碧波粼粼,特别在天降落日的时候,晚霞把驼峰山的倒影映在水上,水中就像有一座金铸的驼峰。特别是近几年泡子里又养了鱼,捕鱼的小船在水中摆动,更使佳景增添了美色,使人看了流连忘返。它就是当地闻名的“黑鱼泡”。提起它,在磐石民间流传着一个神奇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根本没有什么驼峰山,只有白茫茫的大湖,大湖与黄河相通,里面盛产鱼虾,人们在那里捕鱼度日,生活富足。有一年清明节,天特别的黑,突然雷声大作,下起了倾盆大雨。顷刻沟满壕平,大约在半夜时分,猛然听见大风伴随着隆隆的响声凌空而来,人们走出房门,只见从西面双凤山方向来了一个怪物,两眼如铜铃般放出碧蓝的亮光,长长的身躯挟着狂风暴雨,在半空中发出隆隆的声响,直奔大湖方向而来。怪物到大湖上空转了一圈,落入水中,骤然间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接着湖水猛涨,淹没了湖沿人们的房间,冲走了渔船和生活用品。昔日富足的鱼米之乡荡然无存,人们叫苦连天。大约六七天后,水消了,可是多数人逃亡了。

坚持留下来的少数渔民继续下湖捕鱼,可是,一连捕了几天什么鱼也见不到了,渔民只好另谋生路,在湖沿养鸭、鹅、放牧维持生活。鸭鹅要下水,牛羊要到湖边吃草,可是当禽畜来到湖边时马上就不见了,人们整天为生活发愁。有一天,由南方来了一个道士,自称能看清水底,并能除妖降怪。人们把他当作神仙。按照他的吩咐,在湖的南面水中用土堆起法坛,安排鞭炮、供品和狗油灯,选了七个童男童女,男穿黄衣,女穿白色道袍。选在一个晚上,三更后道士身穿黑袍,登上神坛,吩咐童男童女点起七七四十九盏油灯,每人手中拿一把桃木宝剑。待贡品摆好后,道士吩咐,童男童女可照着他的样子做,如果水中出来什么东西,由童男放鞭炮。吩咐完后,自己拿着一把真剑,面向西南口中念了“安巴呢吧刺令黑”,然后又用宝剑在空中转了几下,童男童女也跟着转了几下,道士接着用宝剑在空中转了几下,童男童女跟着转了几下,接着道士用宝剑向水中指去大声念真言,这时,就看宝剑和水中连成一体,很像美丽的彩虹。大约半个时辰,水面露出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好像一个戴卷发的妇人头,接着童男点起鞭炮,正在人们看得出神的时候,突然听到老道“啊”的一声口吐鲜血不省人事了,童男童女马上抬人。就在这时,大湖里出现了一个磨盘大的甲鱼,身上坐着一个老太婆手里拿着一对棒槌,大笑一声说:“老道完了!你们听着,我是修炼了五千年的黑鱼精,你们每年四月十八必须得给我送七七四十九头牛羊来上供,否则和这法坛一样下场。”只见她一只棒槌打甲鱼,一只棒槌朝法坛一指,只听湖中水声隆隆,波浪滔天,大土坛马上不见了,看热闹的人也吓跑了。从此,人们每年四月十八按照黑鱼精的吩咐上供,人们生活越来越穷。

人们都有故土难离的习惯,穷也不愿离开这里。有一年大早,草木不生,眼看到了上供时间牛羊还没有备齐,人们只好抓小牛小羊来代替。当大家正要用小牛小羊上供时,不知啥时候来了一个白胡子老头。只见他长脸大眼睛,满腮银白色胡须飘洒胸前,手里拿着一个蝇甩子,走路飘飘然,来到这里。问明情况后老人很生气,口中不断的骂“畜生、畜生!”对上供的人们说:“你们把牲畜牵回去吧,回去告诉一声,今晚谁也不能出来,不管听到什么声音也不能出来看,我给你们想办法除掉这黑鱼精。”人们牵着牛羊高高兴兴地回家,到了半夜,大家听到湖里狼哭鬼叫,接着一声巨响把房子震动得直晃动,再就什么声音也没有了。人们第二天起来都到湖边来看,看到湖中长出一个金灿灿的像骆驼一样的大山,湖水和黄河分开了,大湖变小了,黑鱼精再也不见了,上岁数的人都说,上天派太白金星搬来一座驼峰山,把黑鱼精压到山底下了。

从此,人们就叫它黑鱼泡了。

 

   :李峰

采录人 整理:史衍晶

:19699

:磐石县烟筒山镇

文章转载自《吉林省民间文学集成—磐石县卷》198711

 

 


阅读上一篇: 【历史瞬间】外祖父任铭山的故事(一)

阅读下一篇: 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革命旧址展示导则(2023)》的通知

磐石市博物馆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话:0432-65222052  投稿邮箱:panshibowuguan@163.com 邮编:132300
 地址:磐石市经济开发区西阜康大路吉高物流东侧磐石市博物馆(磐石市抗日斗争纪念馆)

网站备案号:吉ICP备15003108号-1   技术支持:天福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