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内容 打印】 字体大小:  
【人物春秋】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的创始人杨林
发布日期:2024/7/23 发布人:管理员

1746701820214.png

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的创始人杨林

 

杨林,原名金勋,曾用名杨宁、毕士第,1901年生于朝鲜平安北道。

1910年,朝鲜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日本侵略者对朝鲜人民的野蛮统治和血腥屠杀的暴行,在杨林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民族仇恨的种子。191931日,杨林和他父亲参加了汉城三十万市民举行的反日人民起义,他父亲在起义斗争中英勇牺牲。杨林满怀民族和阶级仇恨参加了地下秘密工作。他积极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同广大爱国青年从事反日救国活动,威胁日本侵略者的反动统治,引起了日本侵略军的注意。日本侵略军和警察发出搜捕杨林的通缉令。由于敌人的疯狂搜捕,杨林难以在朝鲜容身,他不得不背井离乡流亡到中国。他临行之前,给爱人李秋岳留下书信,鼓励她在国内坚持革命斗争。信中写道,“假如你站不住脚的时候,就去找我。不过,但能坚持就要尽量坚持下去,一切听从于革命组织,万不可为了私人情感的留恋而放松解放祖国的责任,祖国多么需要我们啊!”杨林就是怀着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热爱的心情离别了朝鲜。

1920年,他来到中国通化一带,同朝鲜革命者为解放祖国而进行革命活动。1921年,他到云南讲武堂第十六期炮兵科学习。他人学目的非常明确,学习是为了革命,为了解放祖国。他以革命精神严格要求自己,一面学习军事技术,-面和其他朝鲜革命者秘密研究马列主义。他的学习成绩十分优异,受到同学和教职人员的称赞。云南讲武堂的教务长常常说,“高丽学生金勋是很有志气的”。

1924年,他毕业于云南讲武堂。1925年到广州,在黄埔军校任教官,后任第三期学生队队长。他深知朝鲜的解放与中国革命的成功是分不开的,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解放祖国朝鲜,他认为目前唯有参加中国大革命运动才能积蓄革命力量,使自己受到更好锻炼。19252月,他参加了广东革命政府第一次东征。东征主力是黄埔军校两团学生军,担负正面进攻的重任。在海陆丰农民的帮助下,东征军不断取得胜利,不到两个月,基本打垮了广东军阀陈炯明的反动势力。

同年6月,杨林随同东征军从东江撤回广州,又参加了“讨伐”与平定滇军总司令杨希闵和桂军总司令刘震寰企图推翻革命政府的叛乱。东征军在广州工人及郊区农民的帮助下,向杨、刘叛军发动总攻击,交战仅一天半,杨、刘所属队伍全部瓦解,使广东革命政府转危为安,他在东征与平定杨、刘叛乱战斗中表现得机智勇敢,奋不顾身,建立了许多战功。不久,他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同年11月,在广东省高要县建立一支由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军队,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长叶挺。杨林从黄埔军校调到第四军独立团任第三营营长。他对部队训练很有经验,他的才能不仅表现在军事技术训练上,而且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当时,高要县的反动地主武装,盘踞在罗建地区,对抗农民运动,破坏农民协会、屠杀农民、焚烧房屋、抢掠耕牛和财物。他对此恨之已极,当独立团开到领村和伍村一带,决定协同农民自卫军镇压反动地主,坚决打垮他们的武装时,他率第三营积极参加战斗。发动农民迫使地主接受了农民提出的“赔偿农民损失,实行减租减息”的要求。他和农民关系非常密切,向农民群众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道理,教唱国民革命军军歌,对农民鼓舞很大。当农民知道他是一位朝鲜同志时就更加亲热了,送鸡蛋、鸭蛋等给他吃,表示出对朝鲜同志的关怀。有的农民说:“杨营长是朝鲜人,他帮助我们打反动地主,打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革命到底!”杨林在高要县镇压反动地主武装斗争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19264月,他根据共产党的决定从独立团又回到黄埔军校。19274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制造各种舆论,屠杀共产党人与进步群众之际,杨林从苏联回到中国,党派他到东北中共满洲省委工作。此时,东北党组织在中央领导下,积极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领导农民暴动,准备建立苏维埃政权。他即投人火热的斗争中。不久,中共满洲省委又派他到中共东满特委担任委员兼军委书记,负责领导军事工作。他到东满积极组织农民武装,广泛发动延吉、和龙、汪清等县中、朝群众夺取反动地主和军警的武器,为后来建立反日游击队提供了有益经验。193012月,在杨林领导下,以延吉为中心的东满人民举行了反对日本增兵到延边和纪念广州起义三周年的群众大会,有一万五千多名群众进行了游行示威,在斗争中镇压了三十多名日本走狗。同时发展和建立了赤卫队等革命武装。1931年,他又指挥东满地区赤卫队和群众在珲春县以北地区攻打一家反动地主。参加的群众达几百人,赤卫队在他指挥下,一个队员先冲进院里,把地主死死抱住,另一个队员一枪打碎了地主的脑袋,缴获四支长枪,一支手枪,没收了大量财物,烧毁了地契,把粮食和一些财物救济了贫困农民,取得了斗争的胜利。1931年冬,他被调回中共满洲省委,担任省委军委书记。

杨林担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期间,非常重视抗日武装斗争问题。1932年初,在一次中共满洲省委会议上,省委书记罗登贤根据中央指示,提出了抗日武装斗争问题。他协助罗登贤研究制定并经省委通过了关于大力发展武装斗争的指示文件。指示文件要求各地党组织必须全力抓好人民群众武装,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广泛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并强调要建立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队伍。会后,他到磐石县传达中共满洲省委关于发展武装抗日斗争的指示。中共磐石中心县委在“九一八”事变后,曾组织赤卫队,也叫“打狗队”。这支武装初建时,只有六七个人,武器也很简陋,主要承担保卫县委党的机关,逮捕反动地主和日本走狗的任务,而且由于人少,多在晚间活动。他来到磐石县巡视工作后,这一带人民群众逐渐认识到赤手空拳是不行的,迫切要求组织起来,武装起来。他协助中共磐石中心县委,以磐石反日游击队为基础,于64日创立了“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有队员三十余人。武器主要是伪军哗变带来和收缴地主的,共有长短枪二十余支。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以磐石县玻璃河套为活动中心,继续与日伪军进行斗争。磐石工农义勇军是后来发展起来的红军南满游击队和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的前身。杨林是这支武装队伍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磐石工农红军义勇军积极活动在磐东、磐北和伊通地区,当时扩编为四个中队,武器也增加了,已有五十余支枪。

1932年秋,党中央决定调杨林去江西中央苏区工作。他到苏区后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补充师师长。19341月,出席了苏维埃第二次代表会议。同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他任中央军委干部团参谋长。他随同红军,在极端艰苦的情况下,爬雪山,过草地,打退许多次蒋军和地主武装的追击,步行两万五千里,于1935年末,随同党中央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

19362月,杨林在毛泽东同志亲自率领下渡黄河东征,他担任十五军团七十五师参谋长。为了大军顺利渡过黄河,红军必须突破山西军阀阎锡山为抵制红军北上抗日而建筑的坚固碉堡的封锁。阎锡山凭借一千余里的黄河东岸为自然屏障,吹嘘说,“黄河是铜墙铁壁,红军飞也飞不过来”。当时,领导决定杨林亲率七十五师二二三团一个营为渡河先锋,要求迅速占领对岸阵地,掩护主力部队顺利渡过黄河。他肩负渡河先锋的重任,积极制定作战方案。毛主席和中央军委负责同志均亲往指导和布置工作。

220日,杨林率领先锋营,根据中央军委关于“先头绝对隐蔽,深夜偷渡,以坚决敏捷手段夺取敌堡,割断电线,控制前进阵地及翼侧的掩蔽阵地,以保证后续部队渡河,占领与援敌作战之有力地位。偷渡被敌人发觉,立即改为强渡”的指示。他一面积极筹备船只,秘密运往渡口,一面化装成农民亲往黄河岸上侦察地形,计算往返时间,选择登船和攻击地点及登岸后的前进道路。222日夜10时,军委发出渡河命令,他向领导表示:“只要有一个连登岸,渡河就有保证。”同时,向先锋营进行动员,讲明完成渡河任务的重要意义,指出:“毛主席从这里渡河,我们一定保证渡河成功”。表现了他对党的无限忠心和完成任务的坚定信心。偷渡开始后,渡船未达对岸,就被敌人发现,并集中火力向红军渡河先锋营射击,他下令把船只迅速靠岸实行强渡。于是投人了争夺对岸的激烈战斗。由于指挥得力,冲锋勇猛,终于将敌人击退,胜利占领了敌人吹嘘的插翅难飞的天险阵地,完成了掩护大军渡过黄河的光荣任务。接着,他又指挥部队攻占了贺家凹敌堡。在继续向敌人纵深阵地攻击前进时,杨林不幸腹部受重伤,子弹打穿了肠子。在生命危急之际,他急切地向周围同志询问:“前方情况如何?毛主席过河没有?”当他听到毛主席已经顺利渡过黄河,正向义牒镇行进时,他那苍白的脸上浮现出幸福的喜悦,他坚决地说:“你们不要管我,赶快继续前进!”当我军主力攻克敌人河防司令部驻地义牒镇时,杨林与世长辞。时年三十六岁。这次强渡黄河战斗,是我军作战史上以弱胜强的光辉范例,杨林是创造这一范例的英雄,他的鲜血浇灌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之花,他和他率领的先锋营牺牲的战士永远为广大人民所怀念。

 

------文章节选自《磨盘山往事》

 


阅读上一篇: 【尘封往事】烟桦铁路建设经过

阅读下一篇: 【喜报】我馆6名讲解员,在2024年度磐石市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初赛中喜获佳绩

磐石市博物馆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话:0432-65222052  投稿邮箱:panshibowuguan@163.com 邮编:132300
 地址:磐石市经济开发区西阜康大路吉高物流东侧磐石市博物馆(磐石市抗日斗争纪念馆)

网站备案号:吉ICP备15003108号-1   技术支持:天福迈思